选择一座大山,用半个世纪拥有全世界,从日本利贺,到中国乌镇,再到古北水镇,1767公里,铃木忠志一路踏步而来。
2018年4月10日至23日,古北水镇艺术塾再次邀请国际戏剧大师铃木忠志先生亲临长城脚下,举办“铃木方法演员训练营第三期”,向中国的青年戏剧爱好者教授其独创的“铃木方法演员训练”。优秀学员更将有机会参演铃木老师的戏剧演出!
2015年10月,铃木忠志带着他的力作《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古北水镇的长城剧场进行了演出。实景的物美质感,导演调控的精准,演员无麦克表演的技艺,无一不令观众叹服。
古北水镇长城剧照《酒神狄俄尼索斯》演出
2016年,铃木忠志回到古北水镇,带来一悲一喜两部作品,《厄勒克特拉》与《咔哧咔哧山》,得到戏剧届的一致赞誉。
古北水镇长城剧场《咔哧咔哧山》演出
古北水镇长城剧场《厄勒克特拉》演出
去年秋天,铃木忠志携SCOT剧团再次登上古北水镇长城剧场,对纯爱情圣西哈诺的故事《大鼻子情圣》进行了全新演绎。
古北水镇长城剧场《大鼻子情圣》演出
4月的古北水镇,春风拂面,摇橹开航。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在长城脚下伸展肢体,聆听自然。
铃木方法演员训练的核心是对人体下半身以及脚的运动的强调,把注意力集中在骨盆部位(演员的重心),这也是传统戏剧中训练演员所强调的区域。
与西方戏剧训练所鼓励的在站直的姿势中自然产生的向上趋向相反,这种技巧导致身体的能量向下,向地面;这导致的自然动作源自日本传统农耕中所采用的身体动作。下半身动作,尤其是脚的动作是铃木训练方法中的第一优先。
在他的著作《什么是戏剧》中铃木先生说,“当在舞台上行动时,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要快速地改变他的重心又要保持无论哪种行动都必藉的稳定性确实是件难事。在每一时刻演员必须意识到整体的构成成份,因此对于观众来说就像在看一尊精致的雕像在移动。为了达到这个程度,只有超越对下半身的一种肉体感知力的思索和控制,这是构成世界上所有舞台艺术朝深度发展的基础。”
在铃木先生看来,戏剧演员需要有运动员的体魄,而且他也拒绝演员利用麦克风这些现代技术解决声音的问题,“长城剧场可以容纳两千人,在希腊这种剧场最少要坐五千名观众,那都是露天的剧场。在那么大一个剧场里面,你声音要传递出去,把你的能量传递给观众。”
正如铃木忠志“想为中国人成立一个剧团”的心愿,他认为“有必要把中国有意思的东西呈现给世界,让世界人知道。” 如同他把来自日本、美国、立陶宛的演员带到中国的长城脚下,他也频繁在自己的戏里用中国演员,让世界观众不错过诸多优秀的中国演员。而今年已办到了第三期的古北水镇艺术塾铃木方法演员训练营,就是为怀揣戏剧梦想的中国青年们,打开的艺术之门。
关键字:铃木忠志,文化乌镇,古北艺术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