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首届乌镇阅读节正式落下帷幕。
作为上海书展首个浙江分会场,这场以“大城小镇 悦心阅读”为主题的阅读盛会,在主会场上海书展的乌镇展台,共计派送出3500张乌镇西栅景区门票,累计咨询人数超过28000人次。
在阅读节举办地乌镇西栅,共设立了70余个阅读点位;“阅见乌镇打卡有礼”活动共超3000+人次打卡;在6场名家分享会上,八方来客共襄盛举。此外,3场数字阅读展、42场不同形式的朗读会、14场经典文学改编电影放映会、1场室内专场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同将乌镇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开放式图书馆”。
从青石板路到摇橹船头,从古戏台到现代美术馆,浓厚的阅读氛围笼罩整座古镇,在七天时间里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答卷。
本届阅读节通过五大打卡点的联动,成功构建了一个“展、阅、游、学”一体化的沉浸式阅读场景。精心打造的五大打卡点日月广场,阅读花园,茅盾纪念堂,木心美术馆和昭明书院,这五个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阅读+文旅”的创新融合。
阅读节期间,6 场精彩纷呈的名家对谈活动在堤上度假酒店和蚌湾剧场接连上演,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聆听。
来自欧洲、拉丁美洲及中国多地的10多位知名作家与学者齐聚一堂,他们围绕全球视野下的阅读与文学这一主题,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文学创作、阅读的意义以及文化间的差异与共鸣等话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思想的盛宴。
逃离、迁徙与重塑
——一个英国人在大理的自我发现之旅分享会
在对谈中,名家们妙语连珠,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金句名言。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甘露表示:“阅读实际上是建立对自我的认识。” 陈丹燕则分享道:“地理阅读的感官体验能帮我们冲破那些自己不知道的句子,明白其后面的意义,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 这些深刻见解不仅让读者们对阅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思考。
在为期7天的活动中,乌镇为营造随处可读的氛围,在景区设立了70多个特色阅读点位,形成“十步一书房,百步一书院”的沉浸式阅读空间。涵盖文学戏剧、艺术画册、生活美学等诸多领域的精选图书,还贴心设置了专属儿童绘本区。
在绿意环绕、花香四溢的环境中,读者们坐在藤椅上,悠然自得地随手翻阅书籍,将阅读从传统的场馆活动,巧妙转化为惬意的生活体验,真正实现了移步换景皆可阅读。从充满江南韵味的茶楼,到传统古朴的染房;从舒适宜人的酒店民宿,到富有文艺气息的咖啡馆、餐吧,每一处角落都暗藏书香惊喜,让这座诗意水乡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流动的图书馆,游客在游览途中,不经意间便能与书香撞个满怀 。
活动期间举办的多场诗歌朗诵会均设在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建筑内,实现“文物活化利用”与“阅读空间再造”的双重价值。文学主题沙龙中,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朗诵会上,经典篇章在朗读者的演绎下焕发生机,让游客仿若穿越千年,沉浸式感受古人的人文风物。
除了传统的阅读活动,本次乌镇阅读节还紧跟时代步伐,融入了丰富的数字阅读元素,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多感官阅读盛宴。
阅文集团在日月广场打造的“知识墙”,用动漫形象解构《诡秘之主》,吸引年轻人打卡;哔哩哔哩“一分钟快问快答”将《百年孤独》人物关系做成互动游戏;帆书数字听书区用AI声效还原《繁花》弄堂叫卖声,实现“声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而在露天电影院,重映的茅盾作品改编的电影《子夜》《林家铺子》,则将文学与影像完美交融。观众们坐在星空下,伴随着轻柔的晚风,欣赏着这些经典影片,感受着文学作品在影像化呈现后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多样解读,进一步推动了全民阅读新场景的构建。
首届乌镇阅读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乌镇增添了浓厚的书香氛围,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通过将阅读与旅游深度结合,乌镇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让“来乌镇,享阅读” 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乌镇阅读节